中国经济确定性正在增加
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升态势。建议中国每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在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在低碳绿色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多管齐下弥补房地产结构调整造成的巨大缺口。
当前,全球经济正在艰难复苏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3.0%,2024年下降至2.9%,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5.2%降至明年的4.2%。中国经济1个百分点的下降通常会压低世界经济增速0.3个百分点,而IMF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速仅降低0.1个百分点,说明排除中国影响的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是增强的。
近期IMF和世界贸易组织(WTO)都预测明年世界贸易增速将恢复至3%以上,也佐证了这一点。这意味着,如果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是急剧下降,而是缓慢降至4.8%左右,那么,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高于今年,达到3.1%,但相对于疫情前20年世界经济平均3.8%的增速,这依然是一个较低水平。
动荡岁月,人心思稳。短期看,世界经济低迷将持续。但是,全球供应链修复、通胀压力减缓已现端倪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。和平、发展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利益,因此,大国博弈将趋于理性,中美战略竞争可能会进入稳定有序的轨道。政治正确让位于务实合作,经贸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压舱石地位也将逐渐恢复。
需要指出的是,IMF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。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,中国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,尤其是三季度回升态势更趋明显,虽然经济恢复基础仍然较弱。前三季度,中国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.2%,其中一季度增长4.5%,二季度增长6.3%,三季度增长4.9%。之所以波动性较大,是因为去年基数波动较大。从环比看,中国经济正逐季平稳恢复,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.3%,折算年增长率就是5.2%。总体看,促进中国经济走稳走好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。
首先,总需求正在恢复,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。消费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,今年1-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.8%,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.6%,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0435亿元,增长8.9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.4%。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,吃、穿、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0.4%、9.6%、8.5%。1-9月份,中国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.5%,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.6%。
另一方面,投资需求还比较弱。1-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.1%,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.2%,比1-8月增加0.3个百分点。但1-9月民间投资下降0.6%,比1-8月收窄0.1个百分点。房地产市场调整仍未结束,1-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.1%,仍是拖累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。
外贸出现结构性变化。按美元计,1-9月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.2%,出口下降5.7%,贸易顺差6304亿美元。9月份,按美元计,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.2%,降幅收窄,环比则增长4.9%。今年以来,中国来自美国、欧洲和日本的订单有所下降,但与“一带一路”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上升。
其次,供给能力恢复加快。服务业率先复苏,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0%。其中,住宿和餐饮业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.4%、12.1%、9.5%、7.5%、7.0%。9月份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.9%,比上月加快0.1个百分点,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。
工业生产情况也不错。9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.5%。从环比看,9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.36%。1-9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0%。9月份制造业PMI为50.2%,比上月上升0.5个百分点,重返扩张区间。
经济恢复还体现在物价止跌企稳、退缩隐忧减少上。9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持平,环比上涨0.2%,已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。9月份,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2.5%,比6月份低点-5.4%收窄2.9个百分点,PPI环比则上涨0.4%,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。
总体来看,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升态势。下一步,宏观经济政策仍要坚持“稳中求进”的总基调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“加力提效”;要继续完善减税降费措施,突出对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;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,优化政策组合工具,集中财力办大事,在打基础、利长远、补短板、调结构上加大投资,保障重点投资项目资金到位。
稳健的货币政策要“精准发力”。在总量上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要疏通传导机制,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。在价格上,引导融资成本不断下降。在结构上,加大对普惠小微、制造业、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,同时用足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、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。
最后,关于房地产问题。疫情前,房地产曾在中国经济中发挥重大作用,体现在房地产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约1/3,居民购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约1/3,房地产相关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约占1/3,房地产业创造了全国约1/3的就业机会。但现在房地产整体下了一个台阶,相比3年前房地产投资每年减少几万亿元,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少了几万亿元,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少了几万亿元,居民购房支出少了几万亿元。
以上“缺口”仅靠房地产自身是难以弥补的,必须另辟蹊径。笔者建议中国每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在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在低碳绿色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,多管齐下弥补房地产结构调整造成的巨大缺口。若如此,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大有希望。
►►►
推荐阅读
视频 |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“香港中美论坛2023”致辞:我们能够更好地、负责任地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,这就是进展
视频 | 驻美大使谢锋在“香港中美论坛2023”致辞:世界正在走出疫情,中美关系也要走出困境
中美聚焦网|中美交流基金会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
↓↓↓